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101.05.25 魏勝賢老師教學活動設計


新北市新莊區思賢國民小學102學年度第一學期社會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教材來源
康 軒 版 第 七 冊
教 學 者
魏 勝 賢
教學單元
第六課  永不放棄的愛
   
○○國小
教學日期
10212月○日第○節
教學班級
四年級



總時間
節次
各節分鐘
教學重點及策略

0
預習
預覽課文
240
分鐘
1
40
概覽課文、歸納大意、生字、語詞教學。
2
40
【課文深究】唸出情意與分析內容-示範、操作、討論與發表,提問練習(檢視文本理解之成效)(本節課)
3
40
以結構圖進行形式深究(配合習作練習)
4
40
句型、修辭練習,評量與統整(配合習作練習)
5
40
以「親情」為主題,蒐集關於親情的故事與分享
6
40
以「人間處處有溫情」為主題進行寫作。
教學資源
課文PPT、電腦、投影機、磁鐵



一、教材分析:
1.本課是康軒版四年級第二單元的第六課,單元主題為「有情天地」。
2.本課是有關地震發生父親搶救孩子過程之記敘文,採用「起因-經過-結果」結構寫作。文章起因1988亞美尼亞發生大地震起,接著父親搶救的過程,最後搶救成功父子相擁,感人的結束。藉著「父親的動作、外表、情緒」傳達偉大的父愛。
3.本文寫作特色是故事內容明確、主角情緒轉變生動、動作摹寫逼真,尤其善用時間序法,串聯全文,讓學生隨著文章的起伏深刻貼近真實的感受。
二、學生能力分析:
1.現階段學生基本能力:
  5-2-3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
  5-2-5能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增進閱讀的能力;
  5-2-8能共同討論閱讀的內容,並分享心得。
2.本次課程屬第二堂課,已經完成概覽課文、歸納大意、生字、語詞教學。
三、教學方法分析:
1.教師的教法上,利用擴散式思考模式,選擇適合的情境架構,分組討論進行「分析」、「組織」、「答覆」、「澄清」,重視學生的主張與討論,有系統的引導學生掌握文章內容,並深入探討不同面向的分類訊息。
2.教學歷程,以「學生為主體」,釋放線索與架構,引導分組討論與享,並從分組討論中集結共識,達成尊重和諧的學習氣氛。
 3.創意教學教學工具說明:
 (1)工具1:「六頂思考帽」模式
   「六頂思考帽」模式是收斂思考工具,適合用在團隊的動腦議題上。這是由水平思考的倡導著愛德華‧狄波諾(Edward de Bono)所開發的思考方法。用意是在團隊進行動腦會議時,要將不同的思維分開。六頂思考帽模式分別代表不同的思考步驟,每一段時間都只聚集在一種思維下,透過聚焦的團隊思維獲得系統的訊息之模式。
【說明】
a.白色思考帽:代表的情境為思考過程中的中立、客觀的證據、數字、訊息等問題。
b.
紅色思考帽:代表的情境為思考過程中的關於情感的各種表達。

c.黑色思考帽:代表的情境為思考過程中的負面的、危險的、錯誤的地方。
d.黃色思考帽:代表的情境為思考過程中的樂觀,具體的、希望與正面想法。
e.綠色思考帽:代表的情境為思考過程中的新建議、新觀念、可行性的方法。
f.藍色思考帽:代表的情境為思考過程中的冷靜、可以控制與掌握的情形。本課文選擇「白色」、「黑色」、「黃色」、「藍色」進行情境發展,「紅色」為主軸核心,由老師串聯,「綠色」在本文訊息較少故不用。「白色」-確實的訊息與數字。「黑色」-失望的想法。「黃色」-希望的想法。「藍色」-冷靜及把握的情形。「紅色」-傳遞感情。
本課程應用在文本訊息整理。
 (2)工具2:「九宮格法」模式所謂九宮格法就是採取,將主題或問題寫在圖中央的位置,而把你針對主題或相關意念寫在旁邊八個格子中當中。這時候透過九宮格圖水平式聯想讓自己的頭腦活起來。
本課程應用在針對「對地震發生後」綜合性的腦力激盪。
   範例說明:
三萬人
傷亡
海嘯
火災
新聞
報導
屋倒
牆傾
地震
道路
中斷
幫助
救災
慰問
別人
重新
建設

能 力 指 標(本節課)
教 學 目 標(本節課)
5-2-3-1能瞭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1.能理解文本,認識地震與人、環境的影響。
2.依據不同角度分析段落內容。
3.能運用提問策略,了解理解程度。
4.能討論中組織問題的線索,交叉理解不同面向的理解。

教學
目標
           
說明
評量方式


壹、準備活動:
課前思考工具訓練:
()生活經驗中建構「白色」、「黑色」、「黃色」、
    「藍色」、「紅色」、「綠色」等色彩的意義,與 
    「六頂思考帽模式」相呼應
()應用已經學過的課文,結合上述意義,找出相似 
   的語詞與句子,熟悉應用模式。
()一篇文章應用「白色」、「黑色」、「黃色」、 「藍
    色」、「紅色」、「綠色」的架構分析內容意義。
()提問策略,了解學生應用的情況。

這一堂課
●教師準備:
1.準備「永不放棄的愛」課文、預習單。
2.蒐集有關地震的圖片、資料,張貼於布告欄,供學生自由閱讀。
●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
2.閱讀以「親情」為主題,相關的文章



蒐集相關資料


完成預習單



1-1








1-2






1-2


1-2






1-2
1-3
1-4
貳、發展活動:

一、引起動機,導入主題
1.老師引導學生回顧「地震」主題的延伸印象。
2.學生發表有關地震帶給他的感受與經驗。

 【創意教學工具】九宮格法
  這時候透過九宮格圖水平式聯想讓自己的頭腦活起
  來。本課程應用在針對「對地震發生後」綜合性的腦力激盪。

二、課文解析,內容深究
  自然段逐段,掌握各段內容意涵。

 【創意教學工具】六頂思考帽模式
  本課程以四種顏色的帽子代表四種不同思考模式的創造思考技法。一次只帶一頂帽子,一次只用一種方式進行思考。訓練掌握文本中的情境向度。

1.教師示範分析第12段的意涵。以四種顏色為架構進行段落分析。
 
2.教師引導學生透過架構進行第37段的內容分析。

  (1)組員進行討論,依據不同架構分析文章意涵
  (2)「放聲思考」唸出聲音符合情境的句子。
(3)「蜷縮」、「顫抖」等字詞意涵詮釋。
(4)老師澄清、解釋與確認。

三、教師提問,訊息理解
說明:提問以「詮釋理解、比較評估」深層問題為主。
目的為檢視學生是否從上述課程中確實掌握重要訊息,並歸納整理回答問題。
題目:(以下題目視上課時間增減彈性運用)
 1.你是愛德華的父親徒手挖了37小時,請給自己一個繼續挖下去與停止再挖的一個理由。
2.愛德華的父親與現場其他人的父母親是不同的。請說明他是一位怎樣的父親?並說明理由。
 3.愛德華說:「爸爸,讓其他的同學先出去吧!」請你就這句話請說明他是一位怎樣的孩子?並說明理由。

1.引起動機,接續引入正文
2.提醒分享的內容屬於哪一項的情境向度




掌握情境向度






1.嘗試掌握情境
  向度
2.同組間比較異
 
3.老師協助統整






透過問題整合文章內容與理解訓練




發表意見
說明理由







聽講






分組討論分享










1.分組討論
2.回答問題
3.評斷訊息
4.分辨情境向
 









1-1
1-3
1-4

參、綜合總結:
1.同學歸納課文內容。
 (1)這一場地震帶給我們的啟示。讓你最感動的是….
 (2)你給愛德華的父親一句話。

2.學生延伸學習。


自由發問,綜合整理




發表意見




課前說明
康軒版第七冊第六課永不放棄的愛
(改編自馬克‧韓森原著)
  教學者:魏勝賢
壹、課程設計理念
    本文是一位父親發揮愛與堅持,終於在地震後的廢墟中救了自己的孩子,令人動容的故事。全文充滿災後危險環境與父親焦急的心情,鋪成出一段扣人心弦的內容。教學者期待讀者感受到父子的親情以及透過不同角度的引導掌握文中的訊息,進而學習閱讀理解中的詮釋與比較評估層次,乃為本課程重要的教學設計理念。

貳、教學年級:四年級。

参、本節課能力指標與教學目標
  一、能力指標:
      5-2-3-1能瞭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二、教學目標:
      1.能理解文本,認識地震與人、環境的影響。
      2.依據不同角度分析段落內容。
      3.能運用提問策略,了解理解程度。
      4.能討論中組織問題的線索,交叉理解不同面向的解釋。

肆、教學流程
     參閱本教案發展活動。
伍、預期成效
  1.透過不同角度協助讀者分析文中的訊息
  2.小組討論分享的過程,統整並理解文本內容。
  3.提問中釐清與解析問題,勇於分享自己的見解。
  4.運用文中內容,延伸至生活體驗中。